假肢模特走秀登上热搜,却遭受无情网暴,撕开了当下社会的遮羞布
在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视界科技
编辑/视界科技
前言
你知道在古代是怎么称呼一些残疾人的吗?
除了“盲”,其实“瞽(gǔ)”、“矇(mēng)”、“瞍(sǒu)”、“眇(miǎo)”等在古代都可以用来代指盲人。
“瘸(qué)”、“跛(bǒ)”、“孓孑(jié jué)”、“挛嬖(luánbì)”等也是对肢体残缺的人的一些称呼。 除了称呼,古人还为残疾人立法设置福利机构,可谓面面俱到。
古人都对残疾人有如此关怀,那随着文明进步,我们现代人更要对残疾人群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帮助,可现实却是残酷的,并不是每个人内心都是温暖的。
广场舞大妈对霸占自己平日跳舞场地的残疾人进行驱赶;
网友看到假肢模特直接恶语相向,还攻击残疾群体!
社会为何会存在如此的阴暗面?
我们又当如何对待残疾人?
牛钰机械腿时装秀大放光彩,却遭到了网友无情网暴
残疾人残疾的原因,主要有两种:
有的残疾人是由先天的基因缺陷造成的,而有的可能是因为后天的一些意外导致的。
我国的残疾人口占比虽然与欧美国家相比比较低,但是残疾人口总数却是比欧美大部分国家要高,但是在我国却很少遇到过残疾人。
主要是因为我国的人口基数大,人口众多,虽说8500万人也不少,但是与14亿人口对比,残疾人是极少数的,生活中很少遇得到残疾人。
可是即使残疾人在极少数,但我们也应该像对待正常人一样对待残疾人。
尊重和理解是最基本的,互帮互助也是我们应该做的。
但是对残疾人的不友好事件,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些社会的阴暗面。
在2021年的10月,一个机械腿女孩时装走秀的视频和新闻大火。
一时之间,这个女孩曾经的悲惨经历,和她失去一条腿后仍坚强乐观生活下去的故事,又一次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这个女孩叫牛钰,在上海的时装周T台走秀表演上,她的闪光假肢散发着自信的光芒,那一刻可能是她人生最闪闪发光的时刻。
可除了鲜花和掌声,这些热搜和新闻给牛钰带来的,竟是铺天盖地的谩骂和指责的声音!
他们是如何对一个残疾人痛下如此恶口?
从她的颜值到她的人品,从她的人品到她的残疾,可谓无孔不入。甚至有的人将矛头指向了残疾人群体!
但是牛钰却没有向这些声音低头!
2022年,牛钰被授予“四川青年五四奖章”
最近牛钰发布视频直面这些歹毒的评论和私信,表示自己坚决与这些键盘侠、与网络暴力做斗争,视频里她还表现得非常积极乐观。
她还说:“没有腿的话,就看一本书,听一首歌,睡一个好觉。”
她所表现出来的乐观让那些网暴者打垮牛钰的计划付之东流。
牛钰还与四川残联取得并联系声称保留对这些网暴者诉讼的权利,以此表示她在此次事件中坚决斗争的决心。
残疾人本来在生活就面临诸多不便,难道还要遭受一些冷嘲热讽吗?这让人不禁发问,这个社会到底是怎么了?为何能对一个残疾人恶语相向?
其实我们看到的与残疾人相关的新闻头条,大多都是正面的,如残疾人参加残奥会和残疾人得到社会和国家的帮助等这类的新闻。
诚然,这些新闻让我们看到了,这个社会的残疾人同样可以热爱生活,追逐自己的梦想;还让我们看到了这个社会是愿意给予残疾人理解、帮助和尊重的。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善待残疾人。残疾人本就生活不便却还要疲于生计,甚至还要直面谩骂和冷嘲热讽。
关于这类的新闻虽然少却不代表生活中这样的现象不存在!而且最令人窒息的是,大多数残疾人不敢也没有能力为自己发声,就这样活在阴暗之下。
残疾人受到不平等对待比比皆是
2022年5月,湖北武汉的黄陂区滠口镇滠新道一广场,有残障人士铺地毯,摆音箱卖艺,占用了平日里广场舞的场地。
广场舞者欲驱赶这些残障人士,与这些残障人士发生了冲突。
这期间,其中一位残障人士拿着话筒说出了这样一句话:“过分了美女,你是吃饱了来跳舞,我们是为了吃饱出来要饭的。”
这句话让人听了不禁感叹世道无情,广场舞者只考虑自己,对于残障人士没有丝毫的怜悯之心。
不仅大人,有的小孩对这类人群也没有同情之心,甚至还把他们当成玩弄嘲笑的对象。
2022年7月,在广东深圳,两个小孩子当街戏耍残疾老人,其中一个女孩抢走了老人的拐杖,另一个小孩则在一边拍摄整个过程还哈哈大笑。
老人失去拐杖,摔倒在地,只能用手支撑着爬起来,显得可怜无助,可是他的可怜无助却没换来两个小孩的适可而止,小孩反而越发兴奋,更加肆无忌惮地戏耍老人。
2023年1月,广西南宁一年轻女子抢走瘸腿乞丐的钱之后还用脚踹他,最后还把他的钱撕毁来侮辱挑衅瘸腿乞丐。
没人知道女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发泄也好,嘲笑也罢,可是这些都不会是有基本道德底线的人能做出的事情。
关于残疾人受到不平等对待的事件,不论在明处还是在暗处都时有发生,被报道的和不被人们所知的都是一箩筐。
被曝光引起关注的可能还能得到妥善的处理,可是那些没有被人看到的也许就不了了之了。
从以上这些残疾人歧视对待的新闻看出,从小孩到大人,无论哪个年龄段都存在着歧视、不尊重残疾人的人,残疾人受到的不平等对待要在何时才能停止呢?
平等和尊重不应该人与人相处最基本的准则吗?可是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我们应该善待身边的残障人士,给予他们应该有的尊重。
正确对待残疾人
不歧视不排斥不嘲笑,平等地对待残疾人
平等是自古以来人们所一直奋斗追求的,千百年来,无论古今,无论东西方,无论性别,无论地位,人们一直都在追求着平等。
平等也应该体现在我们普通人和残疾人日常相处交流。不歧视不排斥不嘲笑残疾人,把他们当成普通人一样对待,给予应有的尊重。
不占用残疾人通道或残疾人设施
我国约有8500万的残疾人,其中盲人约有800多万,占残疾人总数约10%。
在盲人的世界里只有黑暗,就连日常出行也是相对困难,因此国家专门为他们建造了盲人通道以及相关的公共设施,这些盲道对盲人来说可谓帮助极大。
我们不应该占用这些专属于盲人的公共资源,可是出于各种原因,现实中很多地方的盲道形同虚设,成了公共停车场。
虽说盲人在少数,但是这样的通道不就是专门为盲人的便利而建造的吗?哪怕这些只为一个盲人提供了帮助,也是它的用处所在。
我们最基本要做的,也是最容易做到的就是不占用盲人的通道。
不乱打手语
我国听力残疾人约有2980万,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数最多的国家。
虽说现在有助听器等电子科技,给一些听力残疾人提供了倾听外界声音的可能性,但是对于大部分听力残疾人,可能这辈子都听不到外界的声音。
所以手语或者文字沟通仍然是这些人群最主要的日常交流方式。不懂手语而乱打手语可能会造成误解,所以当我们不懂手语时可以通过笔谈的形式来和他们进行交流。
提供帮助前先征得同意
人们的思想里往往觉得残疾人士是“弱势群体”、“社会福利的受益者”、“身体残缺”。
当人们看到有盲人摔倒,腿脚残疾的人行动不便时,往往都会很热心的上前帮助,却不论他们是否真的需要。
这样的帮助是出于好心的,但是却没有考虑到残疾人的心路历程,有时候可能会好心办坏事。
在残疾人的内心,他们早已接受了自己身体上的缺陷,除了一些小瑕疵,自己与普通人毫无区别。
生活中,残疾人早已适应残疾给自己带来的不便,也知道如何应对这些不便。所以有时候残疾人可能不需要这样的帮助,因为这就是他们的日常。
当我们没有询问而直接上前帮助,可能让他们觉得自己离开了其他人就照顾不好自己,这样反而让他们的自尊心受挫,让他们觉得你不尊重他们。
所以在我们帮助残疾人之前,在一些不是很紧急的情况下最好先征询他们的意愿,这也是对他们的一种尊重,但这也是很多热心人容易忽略的细节。
我国残障人士的法规和组织
我国在1990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而且自1990年出台至今,一直随着残疾人现实情况以及残疾人的需求在不断的完善。
我国还设有专门的残疾人组织“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简称“残联”。残联在“残疾人保障法”出台的同年成立。
自残联成立的那一天起,残联在残疾人心中的分量,如同政府部门之于人民一样,是与自身利害关系密切相关的组织。
这个组织肩负着倾听残疾人之声,帮助残疾人解决生活以及工作就业上的困境,提高残障人士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使命。
残联为残疾人提供权利保障、福利保障、康复救济、上学就业、便利出行、排忧解困、参与社会等服务。
历史上有关的残疾人优惠措施和政策
我国有关残疾人的法律政策和措施,有很早的历史渊源,这些政策可以追溯到古代商周时期。
商周的历史史料《周礼·地官·大司徒》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福”。
这里的“宽疾”就是对残疾人的一种优惠政策,有放宽税收的意思。
当时王族也有具体派发官员去调查实施的,调查收集残疾人的数量和身份信息,方便残疾人得到税收减免的优惠和生活事宜的安排。
可以看出对残疾人的关怀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并且统治者有付诸政策和法律的制定。
再到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在沿袭了夏商时期一些关于体恤残疾人制度基础上,还开创了问疾、养疾的残疾人优待政策。
其中的“养疾”就是官府将残疾人进行收养,维持他们基本的生存需求。到了秦汉时期,一些开明的皇帝还会专门派大臣优待残疾人。
《北史·魏本纪·高祖孝文皇帝》中有记载:“六疾不能自存者,人赐谷五斗”并“设立别坊,遣医救护”。
而这里的别坊,就是专门为残疾人设立的一个部门——“隐官”,相当于早期的“残联”。
在这之后,关于残疾人的优惠优待政策也是历朝历代不断更迭,不断优化。
隋唐开始,朝廷就开设了不同规模的“悲田制”,“福田制”,让残疾人能够在这些田产中得到相对固定的经济支撑。
朝廷还会设立专门为残疾人提供医疗帮助的病坊,以便残疾人及时就医。这些病坊是为了防止残疾人因为自身的不便而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期,造成病情加重。
譬如隋朝为残疾人设立的“普救病坊”,元朝时期的“惠民药局”和清朝的“养济院”,都是专门设立给残疾人提供医疗救济的机构。
所以我国关于残疾人的优惠政策以及福利在古代就有迹可循的。
结语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每个人不是生下来就是完美无缺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瑕疵。可是相比于肢体上的瑕疵和不健全,精神上的残疾才是最可怕的。
当我们看到一个人需要帮助时,我们却在旁边冷眼旁观,甚至嘲笑戏虐,这是多么的可怕的现象,这与我们建设文明社会的口号是完全相悖的。
一个温暖的社会,需要每一个温暖的人,来关心和尊重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来传递这份温暖,让每一个人,无论健全还是残疾都能感受到这个社会的温暖。
关键词:假肢 遮羞布